[单选题]《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》(GB/Z 19579)标准中,用( )四个要素 讲卫生是一个好习惯,但如果讲卫生讲到“变态”的地步,那就不是好习惯,而是一种心理疾病了。 重庆有一对农民兄弟汪学谦和汪学礼就是如此,他们45年极度讲卫生,害怕细菌入侵人体。 最后,不仅邻里乡亲不愿和他们来往,他们也一辈子没娶到老婆。 虽说住在农村,但他们比城里人还讲究百倍不止,他们一辈子都在追求“无菌环境”。 这是怎么回事呢?我们来看看这对兄弟的“无菌梦”。 1、极度讲卫生的两兄弟 两兄弟中,汪学谦是哥哥,77岁,汪学礼是弟弟,66岁,他们一辈子都生活在重庆市珞璜镇同福村里。 在邻里乡亲们的眼中,这两个老头是一对怪人,甚至于有些忍受不了他们,因为他们太讲究卫生了,纯属“异类”。 他们有多讲卫生呢?可以说,在衣食住行、吃喝拉撒等生活的方方面面,他们都十分苛刻,说几件事你就知道了。 住的方面,在农村几乎家家都会养些家禽和动物,比如鸡、鸭、猪、猫、狗什么的,但他们家从不养。并且他们家土房子的四周,全部都用竹子编成的篱笆围了起来,不允许任何家禽和动物进来。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动物太脏,不仅会到处拉便,还会带来无数细菌,他们忍受不了。 吃的方面,一般人家平时吃饭时,只要碗筷干净就行了。但他们每次吃饭前,必须要用开水把碗筷煮沸一遍,经过高温消毒后,才敢放心使用。虽然这会花费不少时间,但他们不这样做就吃不下饭。并且,他们挑水用的塑料桶、菜刀等生活用品全部都悬挂在梁上,以至家里四处都是悬挂物。 睡觉的床,他们睡的是一张竹床,每天早上起来,都要把竹床竖起来挂在墙上的,晚上再从墙上放下来现睡现铺,枕头被褥等也是白天锁在衣柜里,晚上用的时候才拿出来。他们这样做,是担心有猫、狗之类的动物,会爬到他们床上去,带来细菌。 拉撒方面,他俩每天上山务农,都要随身携带一个塑料桶,解小便时就解在里面,而要解大便就赶紧跑回家中的专厕。有一次,汪学谦在后山做农活时忘记带便桶,突然内急,便大吼一声,他弟弟立即才从家里把便桶提到坡上来,方便后再提回家处理。 出行上面,他们每次干完农活回来,进到自家院子时,都会在篱笆外面换好鞋子再进去。出门时,也要换上外面的鞋子才能出去。绝对不允许,不换鞋子就随便进出。在他们的篱笆门口,常年摆放着一双胶鞋,那是他们的出门专用鞋。 家中卫生,他们每天都会把家中里里外外打扫一遍,院子里要用水冲洗。如果有人来他们家串门,他们没办法要求人人都换鞋后再进来,可等人家走后,他们就会把房子的里里外外都冲洗、打扫一遍。并且,他们还要把客人坐过的凳子抹了又抹,洗了又洗,有时甚至还会用工具把表面打磨一下。 除了这些之外,他们还有许多极度讲卫生的行为,一般人都无法理解,也忍受不了。毕竟在农村,大家平时都要下地干活,难免会接触一些脏乱差的环境,农忙季节更是忙得不可开交,谁有那么多时间,像他们这样过分讲卫生啊。 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,他们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讲卫生,还是村里的“卫生监督员。”他们看见村里其他人有不讲卫生的行为,都会去说教和指点一番,因而不少邻里乡亲都厌烦和“害怕”这两个老头。 如果有人担粪桶从他家的谷田边走过,他俩发现后就会立即将边上一行的谷子全部割掉;如果哪家的牲畜在他们的地里拉粪便,他们会把那里的庄稼直接砍掉,还会用火焚烧消毒杀菌。 渐渐地,村里人就不愿意与他们兄弟俩来往,几乎没人到他们家串门,可他们却一点也不在乎,别人不愿理他们,正合他们的心意。 因为,他们本身就不喜欢人家到他们家里串门,也忍受不了人家不讲卫生的行为。 对此,汪学谦说:“细菌一旦侵入人体,好恐怖嘛,你说人咋不生病嘛?生命在小,卫生在大,不要怕麻烦,永远不生病才有意思。” 2、为什么他们会变成这样 汪学谦、汪学礼世代居住在珞璜镇,父亲是私塾先生,母亲是家庭主妇,除父母外还有7姊妹。可解放前后,父母和姐妹们相继去世,家中几乎年年都办丧事,后来,家里就只剩下他与弟弟汪学礼相依为命了。 其实,两兄弟一开始并不是这样极度讲卫生,以前他们也和常人一样,虽然讲卫生,但都在常人能接受的范围内。 那他们为什么会养成这种极度讲卫生的习惯了? 原来,他们讲卫生是缘于1960年左右,当时汪学谦患了眼疾,看了医生吃了药效果都不好,折磨得他吃也吃不下、睡也睡不好,他又着急又郁闷,不知该咋办。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时,突然在一张卫生报上看到一篇预防疾病的文章,上面说要注意讲究卫生、防止病菌入体,这样就能让身体更健康。 这人呐,没病时,很多事都不在乎、不注意,一些有损身体健康的事也经常做,可一旦生病了,受过折磨了,就知道爱惜身体了。 汪学谦看完后卫生报认为,自己的眼疾就是因为“农村细菌多,自己平时又不讲卫生”所导致的。 于是,从那以后,汪学谦就开始特别讲卫生了,还带着弟弟汪学礼一起讲卫生,这一讲就是45年的时间。 原本,讲卫生也是好事,但汪学谦、汪学礼的讲卫生却到了苛刻的地步,并且一年比一年苛刻。也正是因为如此,他们俩也没讨到老婆,打了一辈子光棍。 汪学谦说,他年轻的时候,也处过对象。因为他又读过私塾,有点文化,是当地少有“喝过墨水”的人,加上人长得帅气,所以喜欢他的女娃也有不少。 可是,相处过一段时间后,人家都受不了他这种太讲卫生的习惯,他也接受不了人家不讲卫生的做法,双方互相看不惯,几乎无法相处,最后都无疾而终了。 后来,汪学谦所幸就懒得找对象了,因为要他改变是不可能的,他宁愿一辈子不结婚,也不愿改掉自己讲卫生的习惯。 而汪学谦的做法也影响到了弟弟汪学礼,因为汪学礼没读过书,大字不识,没有文化,所以哥哥说什么,他就认什么,哥哥说不讲卫生会得各种病,他当然也信了。 汪学礼年轻时,也谈过恋爱,有人给他介绍过三四个对象,而且他还谈过一次为期一年的恋爱。可不出意外的,人家都受不了他这种极度讲卫生的习惯,就分手了,之后他也一直没遇到合适的人。 对此,汪学谦倒很坦然,他说: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,缘分不到,也走不到一起。我们对此不后悔,且还要坚持下去。” 3、他们后来怎么样了 汪学谦、汪学礼两兄弟认为,只要讲卫生,就不会得病。还得意地说,他们宁愿独自清洁,生活在自己孤独而单纯的世界里,也要把讲卫生进行到底,因为正是他们有较好的卫生习惯,他俩才很少患病,多年未看过医生。 可村里其他一些人不这样认为,他们表示,虽然他们平时不怎么注重卫生,可身体照样好得很。甚至于他们还认为,汪家两兄弟极度讲卫生的习惯本身就是一种病,叫重度洁癖症,是一种心理疾病。 起初,汪家两兄弟根本不在意,但说得人多了,他们也坐不住了,于是在2006年他们去到了第三军医大新桥医院,找到神经内科心理咨询专家戴光明教授。 戴光明教授仔细询问了他们的一些情况,了解到两个老人之所以极度讲卫生,是因为他们特别害怕病菌,而且怕到常人无法理解的地步,所以才有了各种苛刻和奇怪的行为。 对于汪家两兄弟的这种行为,戴光明教授的诊断结果是,这是一种叫“细菌恐惧症”的心理疾病,他们对细菌恐惧,其实就是对疾病恐惧。 之所以患这种心理疾病,正是因为汪学谦早年得过眼疾且久治不愈,然后他就对疾病产生了恐惧,后来由于注重卫生,眼疾得到改善,这种改善很可能是一种心理上的感觉,所以他就坚信了“讲卫生,不得病”的说法,最后一步步发展到“极度讲卫生”的地步。 其实,这就像我们现在的很多人,得了点轻微感冒就非要吃药一样。其实,不吃药多喝开水,过几天也会好,但吃药了,会让他在心理上更放心。有些病,真就是心理上的问题。 那针对汪家两兄弟的“细菌恐惧症”,有没有方法治疗了? 戴光明教授认为,两位老人已经这么大年纪了,要他们一下子改变几十年的生活习惯,几乎是不可能的,如果强制对他们进行治疗,要求他们改变,反而会适得其反。 其实,说白了,两位老人的病,就是心理上的病,加上长期养成的习惯。 所以戴光明教授建议,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顺其自然,直到哪天,他们年纪大的干不动卫生了,他们自然就放下了。或者哪天,他们生病了干不了卫生了,他们也会明白光靠搞卫生是不能解决什么大问题的,那时再对症治疗就好办了。 结语: 讲卫生是好事,但过度讲卫生,讲卫生讲到苛刻的地步,那就不是好事了,而是一种心理疾病。 汪家两兄弟“极度讲卫生”的习惯,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家庭婚姻、人际交往、日常生活等方面,足见这种心理疾病的危害。 做任何事都有一个度,只有把握好度,才会让自己舒服,也才会让他人舒服,最后才会获得真正快乐的生活。 ![]() |
1
![]() 鲜花 |
1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业界动态|振兴新媒体
2025-04-30
2025-04-30
2025-04-30
2025-04-30
2025-04-30
请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