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漱溟先生曾说: “人这一生总要解决三个关系,而且是顺序不能颠倒的。先要解决人和物的关系,然后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,最后一定要解决人和内心之间的关系。” 我们的一生,说到底,是各种关系的总和。你如何处理关系,就会如何过一生。 关系简单,再复杂的问题也会变得简单;关系复杂,再简单的问题也会变得复杂。 关系简单了,问题就少了,人生也就顺了。 01 与外物的关系,不沉陷 苏轼曾说过: “君子可以寓意于物,不可以留意于物。寓意于物,虽微物足以为乐,虽尤物不足以为病。留意于物,虽微物足以为病,虽尤物不足以为乐。” 简单来说,就是如果我们把心寄托在事物上,那么自己就是主体,事物只是身外之物;但如果把心滞留在事物中,那么人就会沉陷其中,成为"物”的奴隶。 苏轼被贬密州期间,生活非常清苦,常常为一家老小的衣食忧愁。 有一次在古城废圃中,看到一大片野生的枸杞和菊花,就学唐代诗人陆龟蒙,采摘枸杞和菊花果腹。 后来,他在《后杞菊赋》中写道:“吾方以杞为粮,以菊为糗(指炒熟的米),春食苗,夏食叶,秋食花实而冬食根,庶几乎西河、南阳之寿”。 苏轼一生,宦海沉浮、颠沛流离,正是超然于物外的豁达和乐观,才能让他面临多次贬谪,仍不改对生活的热爱。 前段时间,在网络上爆红的“北大韦神”韦东奕,也是生活极简的人。 他衣着朴素,不在意外表,上课时,经常就是一件T恤; 常年喝水的杯子,就是一个旧的矿泉水瓶,用坏了再拿另一个矿泉水瓶装水。 一个月的生活费甚至不超过300元,对物质的欲望基本为零。 但在数学世界里,他却活得如痴如醉。 不沉陷于外物,才能保持澄明的心境,把有限的精力放在学术的钻研上。 林清玄说: “生命若减到极简,一只蝴蝶就能找到无限的花园,一棵树里就有美丽的江山,一朵云就是无限的天空。” 大道至简,生活最好的状态,是物质上的简朴,精神上的丰盈。不被物质束缚着的人生,才是最好的人生。 02 与他人的关系,不越界 看过一个很有趣的说法,在中国人的称呼里,很多都是用距离来定义关系的。 比如称皇帝为“陛下”,是因为要见皇帝,只能走到宫殿的台阶前; 见皇帝的孩子,可以走到殿里,所以称“殿下”; 同辈朋友,能一起在阁楼里聊天,所以叫“阁下”; 孩子可以伏在父母膝前,所以是“膝下”。 什么关系,就保持什么样的距离,这是中国古人所定义的界限感。 现代心理学中,也有个安全距离法则,说的是: 150-400厘米内,为社交地带,容纳的是一面之缘的陌生人; 50-150厘米内,为私人地带,容纳的是一般的朋友; 20-50厘米内,为熟悉地带,容纳的是见面较多的同事、朋友 0-20厘米内,为亲密地带,容纳的只能是爱人和挚友。 明明要站在50厘米外的人,如硬要挤进20厘米内的地带,就会打破他人心理上的安全距离,破坏彼此的关系。 同事王姐,喜欢帮助别人,但她没有距离感的热心肠,却让其他同事避而远之。 比如,小张穿了件新衣服,美滋滋地说是男朋友送的,花了2000多元。 陈姐听后却在群里@小张说,这衣服买贵了,不值得,我可以拿到折扣价,改天带你去。 比如,小李早上带了个便当,说是老公一大早起来做的爱心午餐。一帮同事羡慕不已。 陈姐却说:这菜,没搭配好营养,你现在怀孕,不能太清淡,哪天我去你家教下你老公。 虽是一番好意,但这份热心肠总让人不舒服,久而久之,大家就不愿跟她交往了。 三毛在散文《简单》里说: “我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友谊,这使我少些负担和承诺。我不多说无谓的闲言,这使我觉得清畅。” 亲人之间,保持距离是尊重; 爱人之间,保持距离是美丽; 朋友之间,保持距离是爱护; 陌生人之间,保持距离是礼貌。 与他人的关系,简单些,保持距离,不越界,彼此的情感才能长久维持下去。 03 与自己的关系,不内耗 网上有个问题:“一个人为什么会活得很累?” 高赞的回答是:“因为没能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。” 没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,最常见的一种情况是:患得患失,内耗自己。 在印度,流传着一个故事: 古印度有一位哲学家,以其过人的智慧迷倒了无数女性。 有一天,一个美丽的女子来敲他的门,说:让我做你的妻子吧,错过我,你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人了。 哲学家很开心,但仍回答说:让我考虑考虑。 于是,他将结婚和不结婚的优缺点都罗列出来,却发现两种选择的好坏均等,他陷入苦恼之中,无法选择。 后来,他终于想清楚了,决定答应那个女人的请求。 他来到女人的家中,问女人的父亲:你的女儿呢?请你转告她,我考虑清楚了,我决定娶她为妻。 女人的父亲冷漠地回答:你来晚了十年,我女儿现在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了。 故事有些好笑,却富有哲理。 其实,现实中的我们也一样,在做一件事时,还没开始行动,就先开始焦虑,设想各种各样的问题,既怕自己做不成,又怕自己做不好。 最后,在优柔寡断、患得患失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成本,白白错失了最佳时机。 很认同一句话: 一个人最可怕的,不是一路走来有多失败,而是在本该一门心思向前走的时候,被各种思绪绊住了脚。 人生之累,累在心;心不累,人就不累。 与其患得患失,内耗自己。不如想得简单些,勇敢迈出第一步,用行动去治愈自己。 与自己的关系,简单些,不内耗,心不累,你才能不累。 04 林清玄在《人间有味是清欢》中写道: “清欢是生命的减法,在我们舍弃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,回到最单纯的欢喜,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。” 生活极简,关系单纯,心态简单,是最有味的清欢。 在复杂的世界里,愿我们与自己,不内耗;与他人,不越界;与外物,不沉陷。 做一个简单的人,以清净心看世界,以欢喜心过生活,以平常心生情味,以柔软心除挂碍,淡定从容地过好每一天。 qkzkfk https://mmx999.com/ ![]() |
1
![]() 鲜花 |
1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业界动态|振兴新媒体
2025-04-30
2025-04-30
2025-04-30
2025-04-30
2025-04-30
请发表评论